时值盛夏,学校工会组织开展教职工疗休养活动,广西崇左三团一行23人怀着对未知风景的期待与喜悦,飞离熟悉的城市,奔赴一场山水之约。8月9日中午,飞机平稳降落在南宁吴圩机场,舱门开启瞬间,温热湿润的亚热带气息扑面而来,旅途的疲惫瞬间被“广西味道”洗刷大半。取完行李走出抵达厅,当地导游已举牌等候,令人惊喜的是,地导为每位老师送上了一个精美的绣球——这是壮族人传递祝福与吉祥的独特礼物。这份颇具仪式感的欢迎礼,立刻让大家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广西人民的热情好客。
边城序章,古镇灯火启新程
老师们入住酒店稍作休整后,傍晚,我们来到了行程的第一站:太平古城。这并非一个历史悠久的真古镇,而是一个精心打造的仿古文旅综合体。华灯初上时,霓虹点亮,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倒映在湖中,景色十分璀璨夺目。然而,今晚的高潮无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表演。夜幕降临,水面表演场地上,匠人们早已准备好熔炉,只见两位表演者用特制的木勺舀起一勺滚烫的铁水,奋力向空中泼洒,另两人则用木板精准击打。霎时间,高达1600多度的铁水在空中瞬间炸裂开来,化作万千耀眼的金色火花,如流星疾雨划破黑暗,又如金色的瀑布倾泻而下,场面极度震撼。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呼和赞叹,老师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惊险又绝美的瞬间。古老技艺的震撼力穿透时空,让我们在流光溢彩中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勇气,也为我们的旅程点燃了第一个绚烂的开端。
地心探秘,通灵峡谷觅奇观
次日一早,我们向着靖西的通灵大峡谷进发。进入景区,沿着陡峭的阶梯一步步向下,仿佛正深入地心。越往下走,空气越发清凉湿润,周遭的植被也越发茂密原始,巨大的蕨类植物、野生芭蕉树和许多叫不出名字的中草药随处可见,充满了神秘感。远处的一条白练从高达188米的悬崖上奔腾而下,声如雷鸣,在阳光下折射出小小的彩虹。我们沿着湿滑的小路走近瀑布,冰凉的水珠扑面而来,旅途的燥热瞬间被驱散,只剩下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峡谷内溪流潺潺,怪石嶙峋。巨大的钟乳石垂挂而下,在幽深的洞穴内,我们还看到了古老的悬棺洞葬遗迹,令人对壮族先民的习俗产生无限遐想。老师们互相提醒着注意脚下,也在最美的观景台互相帮忙拍照留念,欢声笑语在山谷中回荡。这是一次彻底的“森呼吸”和负离子浴,徒步的疲惫完全被发现的快乐和团队互助的温暖所取代。
边关巡礼,友谊关下忆峥嵘
第三天,我们边陲城市凭祥,目的地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也是唯一仍在履行通关功能的口岸——友谊关。车行路上,能明显感受到边境城市的独特风貌。关楼巍峨,陈毅元帅亲笔书写的“友谊关”三字苍劲有力。它历经沧桑,见证了镇南关大捷的辉煌,也见证了中越关系的起起伏伏。我们抚摸着一块块斑驳的城墙砖石,登上关楼极目远眺,对面越南的景物依稀可见。关楼旁的法式楼(原法国领事馆)以其黄色外墙和拱廊设计,静静诉说着另一段历史。置身于此,强烈的历史厚重感和家国情怀油然而生。这不只是一处景点,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山水合鸣,德天雨露润田园
旅程的第四天可谓是山水精华的集中体验。
上午,我们来到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跨国瀑布——德天瀑布。还未近前,就已听到轰鸣的水声。远远望去,巨大的水流从绿荫覆盖的山崖间分级跌落,气势磅礴。更奇特的是,它与紧邻的越南板约瀑布相连,仿佛一对亲密的姐妹。我们乘上竹筏,向瀑布深处驶去,竹筏行至瀑布下方,水声震耳欲聋,飞溅的水沫如细雨般洒落,凉爽至极,每个人都兴奋不已,尽情感受着这“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阔。
下午,画风从壮阔转为清丽,我们来到了素有“小桂林”之称的明仕田园。乘坐观光车缓缓穿行在这片山水画卷中,目光所及皆是美景:清澈的明仕河蜿蜒流淌,两岸是绿油油的稻田、苍翠的竹林、古朴的民居和一座座秀美的喀斯特峰林。与桂林山水相比,这里更显清幽宁静,有一种与世无争的田园诗意。老师们沉浸在美景中,或静静欣赏,或轻声交流,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告别绿城,满载绿意与回忆
最后一天,我们返回南宁,游览被誉为“城市绿肺”的青秀山风景区。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与之前几日所见的原始峡谷、雄关边塞、田园风光又是截然不同的景致。我们登上龙象塔(青山塔)凭栏远眺,南宁现代的城市风貌与邕江的秀美风光尽收眼底。漫步于山间的棕榈园,在天然氧吧里做一次深呼吸,连日来的奔波劳顿似乎都被洗涤干净,只留下满心的舒畅与宁静。午后,我们带着不舍前往机场,踏上了归途。
五天的广西崇左疗休养之旅转瞬即逝,这是一次完美的身心充电之旅。此次旅程的意义,远不止于欣赏了多少美景,更在于过程中的放松与沉淀,在于老师们一路的陪伴、欢笑与互助,使得彼此的情谊在青山绿水间得以升华和凝聚。得益于学校工会的精心组织与周密安排,让大家有机会暂离繁忙,融入自然,感受历史,最终能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凝聚的力量回归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