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期教职工太极拳培训班启动

发布者:朱雄彬发布时间:2021-10-25浏览次数:101


热身运动时“蹲不下去”,站桩时双腿颤抖、心猿意马,学习招势时手脚慌乱,以为自己复刻了老师的动作,镜子里呈现出的却差之万里——第一次上太极拳课的老师们发现,原来自己的身体是这么不听话、不协调。将身体的潜在问题揭示和放大出来,就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开设太极拳课,正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用李富刚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要“唤醒沉默的身体,开启身心的对话”。11月22日晚,由华东师大教职工太极拳协会组织的第15期零基础培训班在闵行启动,16位学员将在十四次课程里初步学习太极拳技术及其身心理念,课程由协会会长、体健学院副教授李富刚老师执教。


“身体是需要被主动感知的,太极拳就是要促进我们对自身的精微感知和控制,而很多人对身体有感觉却是从疾病开始的,腰疼了才感觉到腰,胃疼了才感觉到胃的存在”,李老师的这一观察击中了我们对身体的另一种隐形的漠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关注的是饮食、睡眠和运动(西方体育运动)的层面,但是对身体的感知却是缺席的,譬如我们身心由内而外的紧张和僵硬,以及由此造成的身形不正扭曲,如果没有主动的观照、感受和反省,是不能自知的,长期的紧张和僵硬势必带来各种问题。


由此,李老师向新学员介绍了桩功,对初学者来说,感知身心的最佳入门途径就是站桩;他强调说,桩功是内家拳的基本功,是引导身心放松的最有效率的功法,有了桩功的身体基础,可以练习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各类内家拳,这就如同不管是打篮球排球还是网球,都要求具备力量、速度等基本素质。他还为学员一一调形浑圆桩,鼓励他们在放松中体会身体的各部分感觉。



 


技术的背后是理念,拳理深究下去就是文化,将太极拳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中来看,是协会教学的一贯特色;16位学员也必将在学拳的同时,获得中国传统文化对身心丰盛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