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日益强大,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让两千公里的距离,不再需要翻山越岭。上海到昆明,飞机只需不到三小时,不过高中生的一场语文考试的时间。
寻甸,对于华东师大的师生们来说,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是一道很熟悉的“味道”——自2019年开始,华东师大深入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与寻甸县结对,发挥华东师大的优势资源,与寻甸人民携手,扶贫扶智,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助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2021年校工会组织教职工疗休养,寻甸成为线路之一。因此,便有了这次“谊”行,一谓组队成员间同事、同行之谊,二为华东师大与寻甸结对之谊。
第一天:组团出发
7.15,穿过夏日凌晨的薄雾,我们迎着朝阳出发。
迎着春城的阵阵微风,上午10点多顺利抵达长水机场,集合组团完成。
建党百年之际,在党史学习过程中,回望百年波澜壮阔的征程,感叹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不论走到哪里,每当看到这条幅,内心都充满骄傲和与有荣焉;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更是充满了激动与更多的期望。
今年是建党百年,也是新中国建国72周年,云南陆军讲武堂也已建校112年了。我们第一站就来到讲武堂,回想盛大的国庆阅兵,中国军队以现代化的雄姿展现在世界面前时,人们很难把眼前的一切与100多年前偏僻的中国西南边城联系起来。我们站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和展馆,现场党史学习,边参访也边思考,探讨站在大时代与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又如何看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漫步翠湖公园,亭湖相间,虽比不上江南水乡的园子,但多了几分民族风情。成群的水鸟鸭群,戏起水来,让人好生羡慕;堤旁㾿边,人们笑容满面,一如翠湖的荷花般灿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有一种美好叫做翠湖。
第二天:走读寻甸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寻甸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寻甸县开始把项目带动作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的战略性举措,充分发挥生态文化资源的优势,推动全域旅游建设。寻甸全域旅游之美,美在绿水青山,美在四季如春,美在多民族文化融合,美在游人如织。
而凤龙湾、阿拉丁特色小镇、石板河风景区、北大营草原、丹桂红军村等,便撑起了寻甸全域旅游的夏之颜值。我们行走其中,边感受“颜值”是如何成为“价值”,边思考以实际行动如何更好地为其赋能,推动全面“升值”。因此,我们抵达寻甸的第一天,就先看望和见到了学校在寻甸的挂职干部李彦垒、李浩两位老师,疗休养团探亲成功,实现寻甸“谊”行第一聚。
吟唱生态童话,讲述寻甸故事
寻甸,有“梦中伊甸园”之称。我们从住的地方出发,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便来到了探寻梦境中的城堡的第一站:凤龙湾景区。抵达山边停车场,远远望去,掩映在青山中的阿拉丁特色童话小镇映入眼帘。走进这片美丽的“一千零一夜”童话世界中,象牙白的城堡像极了王子和公主生活的地方,这座高大的建筑,充满了波斯异域风情。
这里到处都体现着《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拥有阿拉丁神灯、波斯飞毯、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以及芝麻开门等场景。城堡外的广场上也到处都是围绕主题设计的卡通人物、兔子、狗熊动物、脸谱等各种元素。漫步在镇中,每个特色景观都成了大家青睐的拍照打卡点。
穿过城堡,半山腰是一片如茵草坪,在下山台阶上,随便哪个角度看出去,都是一幅会讲故事的画。俯身望去,美丽凤龙湾水库尽收眼底,一座座妙趣横生伊斯兰风格的城堡建筑群落掩映于森林与河流之间,让人仿佛置身美丽的童话王国。
老师们沿阶而下,置身在这色彩斑斓的山水风光里,像在如梦似幻的童话世界里,瞬间涤尽了城市里的喧嚣与纷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静谧与温柔。
来到水库边,我们坐上游船,不用劈波斩浪,漫不经心的游船发动机激起层层水浪,推着我们一路前行。凤龙湾的水域时而宽广,时而狭长,游船穿梭于十几公里绵延水路与原始森林之间,沿途田园牧歌般的淳淳民风与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出的石窟或山坳瀑布相映成趣,水草丰沛的两岸,一群群白鹭翩翩而至,划过蔚蓝深邃的湖面。
眼前的山已不是山,水也不是水了,我们与山水形成一幅生动的移动立体画——人在画中游。画里绿水、青山、廊桥……又形成一幅“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画卷。相机每一次咔嚓所留下的那些无比“治愈”的生态画面,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创造的美好,是给每一位来此疗休养的你准备的最好的伴手礼,也是寻甸人民最想讲给你听的童话故事。
上岸后,我们又坐上观光火车,开启一段童话之旅。群山环绕的山路上,准轨、米轨、寸轨三种铁路在小镇交汇,我们在站台上也深刻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铁路文化。
不同风格的小火车将阿拉丁童话小镇与马过河文化旅游片区相连,途经大概五六个站点,穿越三四个不同主题的隧道。一路越过了河流与石窟、穿过森林和草丛,在湖光山色间不断切换,山坡上悠闲的牛羊,阳光下的波光粼粼的湖面,浅滩水草边时而飞起的白色鹭鸶。
随着列车的晃悠,我们也从不同角度欣赏着风龙湾美景,一会儿转进了森林秘境隧道,一会儿来到藤蔓脚下,还有屋顶直下的瀑布……我们在火车上也唱起了山歌,歌唱起了祖国,半天的走走停停唱唱很快随着小火车叮叮铛铛的铜铃声响起也结束了,火车驶进了终点站。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出站就到了午餐时间,而“吃”是地方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寻甸成为了云南省首批“一县一业”示范县中唯一的肉牛产业示范县。在上海我们就已经品尝过工会采买的寻甸牛肉等农产品,现在来到了第一产地,现场品尝鸡鸭牛羊肉、土豆等肯定是必不可少。
我们在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后,还专程赶赴寻甸县供销社,在供销社现场开展调研,老师们在现场与供销社负责人交流,了解农副产品的质量与市场等情况。华东师大作为帮扶对接单位,一直都将寻甸的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每位师大人都在用心参与。
这是一次疗休养,更是一堂现场教学党课。作为教育从业者,深知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全面推动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源动力。凤龙湾景区的兴起,带动了小镇周边多个村落的联动发展,小镇建设与游客的到来,为地方扶贫帮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晃晃荡荡的童话般的小火车,既带领着游客饱览山水,也承载着寻甸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梦想。据介绍,小镇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深化践行“两山”理论,主动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先后被评为了云南省省级特色小镇以及年度特色小镇示范项目,并荣获国家“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寻甸寻幽探秘,感受和谐美丽
只要你松开一直紧握着的拳头,你便拥有了全世界。放下工作,让自己“躺平”一会,“满电”再出发。
下午,队伍来到了距离县城二十几公里左右的石板河风景区。这是一片桃花源,群山苍翠,山为凤,水为龙,山水交相辉映,寻甸“谊”行的寻幽、寻秘、寻趣之所在。
景区入口,先乘坐快艇1分钟便能穿过一个峡谷水泊,来到山林景区,三四公里不到的路程,山溪蜿蜓流长,曲折迂回,植被茂盛,瀑布成群,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带给你大自然最原味的山林夏日派对。
蓝天、清泉、瀑布,山色、树影,以及美丽的人群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幅流动的画、无字的歌,是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画卷。
有一种爱叫师大。最后,还想专门附上一张图:团队在石板河景区期间,遇到垃圾桶起火,浓烟四起,王平等多位老师第一时间用自己随身带的水和水瓶接水,将其浇灭,确定安全后方才离开。
有时候,插曲也很美。幸好“你”会,幸好“我”懂。一路同行,一路同心。
第三天:文化遗产传承世界文明,推动乡村振兴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7月16日在福建福州开幕。非常巧合,会议第二天——7月17日,我们疗养团一行便来到了云南石林与宜良县九乡风景区,就显得意义非常特别了。两个地方都是历史悠久的自然遗产,都承载了悠长历史的发展脉络,也彰显着人类文明的无穷魅力。
石林风景区被联合国文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风光”,是“阿诗玛”与“阿黑哥”的家乡。石林,顾名思义就是石头的森林,它叫昆明石林风景区,其实是坐落于昆明市辖内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这个石头森林的范围有一千一百平方公里左右,其中核心保护区为350平方公里。
这里世代居住着彝族撒尼人,形成了以“阿诗玛”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多个国家广泛传播,还有电影《阿诗玛》也是享誉海内外。
景区里,群峰壁立,万石峥嵘。二十多亿年的演化,形成了今天绝无仅有的石林喀斯特地貌奇观,石林以奇、幽、险、秀著称,号称天下第一奇观。
大小石林是石林的核心景区,大石林石峰密集,线条峻冷。大石林景区最著名的当数龙云题词“石林”之处的“石林胜境”,而“望峰亭”为欣赏“林海”的最佳处。小石林,宽厚墩实的石壁像屏风一样,将小石林分割成很多个小园林。
小石林里最有名气的景点当数“阿诗玛”,据说当夜幕降临时,彩灯亮起,映照出的“阿诗玛”,将更加五彩斑斓,妩媚动人,所以小石林景区也名阿诗玛景区。
在“彩云之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阿诗玛”,那是幸福与美好的代名词。而我们的“阿诗玛”,又在哪里?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希望用“教育”筑梦,共同奔赴新时代的中国梦——以教育强国,建教育强国。
俗话说“地上看石林,地下看九乡”。九乡与我们上午游览的石林景区同属喀斯特立体景观,一个美在峰林,一个美在溶洞。九乡还有个美好的解释:九是单数字最大数,又与“久”同音,所以寓意为心中最永久的故乡。
九乡位于昆明市辖内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乡,是以溶洞景观为主跟洞外自然风光和人文、民族风情融为一体的景区,景区内拥有大小溶洞上百座,规模庞大、数量繁多,可以称得上是“溶洞博物馆”。溶洞造型奇特、变幻莫测,数量与精美让人感叹,也能与石林一样,堪称天下奇观。
我们随着崖壁栈道走进溶洞,深感别有洞天,纵深高度达到七八十米,水天相望,从一线天到全覆盖的直径两百米的雄狮大厅,不得不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神奇,更加赞叹开发与建设者的伟大。居高临下,俯视脚下的湍急水流,惊心动魄。徜徉在五彩的溶洞里,美轮美奂的地下溶洞钟乳石,让人惊叹不已。
说到雄狮大厅,电影《神话》里,演员成龙和金喜善在陵墓里飞来飞去的那一幕便就是在此取景。不过我们也有遗憾,因为好像第二天,新的项目《神话九乡》开业仪式就会在这个雄狮大厅举行,我们完美错过。
路经“雌雄双瀑”,两道美丽壮观的地下溶洞瀑布——恰似一对亲密互爱的鸳鸯,不离不弃。那是大自然的赐予,是在用一种美好阐述给芸芸众生听,要彼此珍惜,要有爱,是为最美丽。
因为天气下雨以及时间关系,我们没能细看被称为“九乡一绝”的张口洞古人类居住遗址,更加没有看上一场动感十足的民族歌舞。想象着那幅上演着古今之人与自然完美交融的画面,定是无比的完美。
九乡风景区溶洞中自然形成的人类梯田美景——神田,自上而下,由近至远,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在灯光的映照下,有序铺排,似镜非镜。曲曲折折几百米深的山洞中竟然拥有这样一片涵建的奇丽景致,实乃大自然的惊艳之作。并且在神田中,还矗立着一个周长四五米、高度达到六米左右的巨石——气势恢宏、壮观的独秀峰。
我们走过绿水青山,再又来到自然遗址,既是疗休养,更是一堂堂生动的现场教学课。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脉,自然遗产涵养着民族的永续发展。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的文明观透射出新发展理念,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动诠释。
习近平主席在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致贺信中提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也是向世人传递出了宏阔高远的文明观。
石林与九乡风景区也是位于昆明市下辖的县区,想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由中国来承办这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遗产大会,更加意义非凡了。
第四天:立德力行,无问西东;教育强国,不忘初心
7月18日,当上海在蓝色高温预警的艳阳炙烤时,我们在四季如春的彩云之南。寻甸县是个宝藏之地,既有“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画卷,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阔草原。三年前,电影《无问西东》上映。当时,影片中沈光耀参加飞虎队空军培训时驾驶着飞机自由飞翔,飞机翱翔的那片绚丽的霞光之下,便是我们今天到达的那片让观众念念不忘的自带滤镜的拍摄地——寻甸县北大营草原。
来到北大营草原,不像北方草原的粗犷雄浑,有的是高原的秀丽和明媚。极目远眺,蓝天白云、草原以及远处的房子连成一片,牛羊悠闲踱步,令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越野车辆、马匹、帐篷点缀其间。骑马、放风筝、滑草,烧烤、露营、拍照、遛狗,各自欢愉。
这里地势比较平坦,周围森林湖泊环绕,适合各自放飞。天地之间,一人一马,驰骋草原羊群之间,感受一下日常不曾有过的“策马奔腾“的豪迈。
当然,如果你有着足够多的时间,找个小山坡坐下来,就看着人群牛羊群各自欢腾,甚至与放羊的她或他对上一曲牧歌;再看太阳慢慢落到山后,然后生出绚丽的晚霞;可以约上“三五成群“点起一堆篝火,架上一只全羊,来一场真心话大冒险,累了便可就在架起的帐篷里,吹着夏夜的晚风看星星,听着草地里的虫鸣进入梦乡。
离开时,我们发现这里还屹立着一块纪念碑。是的,这里有他们的青春。立德力行,无问西东。
一群人,一起做一件事,因为一种力量。选择来到寻甸,是一种坚守。决定到访柯渡中学,是我们的征途。我们此行在妇委会常务副主任杨素华、机关党工委书记王淑仙两位团长及校工会常务副主席王平老师等的号召与带领下,发起和组织了一次柯渡中学的捐书与现场调研交流活动。
团队全体教师中饭后就立马出发,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赶到了柯渡中学。柯渡中学所在的柯渡镇,位于寻甸县西南部,距离县城有七十多公里,境内地形起伏多变,百分之八十多都是山区、半山区。因此,交通的不够便利,给山区教育也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我们团队成员正好也包括了学科教育、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教授专家,因此我们也借此机会,深入到了校园具体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并为学校捐赠书籍。
在来柯渡中学的前一天,我们与正在寻甸带队开展暑期实践的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部、教务处的教师团队在寻甸胜利会师,两支队伍他乡相见,分外亲切,并围绕在寻甸工作做了广泛的交流。
为助力脱贫攻坚,华东师范大学通过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全员参与的教育帮扶“结对”体系,定点帮扶云南寻甸。在我们出发之前,由华东师范大学作为指导单位的启动的“新长征学校改进计划”,也将柯渡中学纳入计划。传承红色血脉,发挥“教育”优势,教育先行,是华东师大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力举。
作为华东师大的一员,不忘“以教育强国,建教育强国“的初心,强国有我。
革命圣地,如画丹桂。寻甸县柯渡镇丹桂村,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闪亮的点,见证了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的伟大壮举、见证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党史学习,一直在路上。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长征胜利八十五周年,在结束柯渡中学的行程后便来到了位于河渡镇的丹桂村的红军长征纪念馆。
依山傍水的丹桂村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村前柯渡河蜿蜒流过,村后是连绵起伏的群山。1935年4月与1936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先后两次经过丹桂村。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的中央红军进驻柯渡,在这里运筹帷幄,做出了抢渡金沙江的重大决定,凭借七只木船,三万多红军安然渡过金沙江,中央红军借此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中央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建成后的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主要包括中央红军总部长征驻地旧址、总参谋部作战室、毛泽东等同志长征路居丹桂村的休息室及烈士遗物。每个角落,每件物什都是一段革命故事,长征精神在这里代代相传。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第五天:归程
7月19日,便是本次疗休养的收团之旅。为了更方便奔赴机场,最后一天安排就在昆明闲适旅行,体验春城之美,感受花城的幸福。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昆明西郊的峰峦间,主要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等风景点组成。阴雨天气也没有阻止游客的脚步,我们雨中盘山,坐缆车,登上西山石壁栈道,一览滇池全貌,也是别有一番景致。如果能赶上好时光,登上龙门,在西山上观一次日出,面对烟波浩淼的五百里滇池,该是无比的令人心旷神怡和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遐想吧。
关于西山,民间有传说,远古时,一位公主耐不住宫中寂寞,偷偷出了王宫,与一小伙结为夫妇。后来,被国王发现,拆散了这一美满姻缘,并用计将小伙子害死。公主悲痛欲绝,痛哭不止,泪水汇作了滇池,她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所以,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上面,她的头胸腿历历在目,青丝飘洒在滇池的波光浪雨之中,显得分风之辍越极为动人,所以西山也有“睡美人”之称。
西山拥有茂密的森林植被,常年郁郁葱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等古刹殿宇楼阁掩映于茂林修竹深处。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白鸟争鸣、景色秀丽。龙门石雕是西山的精华内容,登上龙门,凭栏远眺,百丈悬崖峭壁下,海天一色,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
著名人民音乐家聂耳的茔墓也置于园中。琴状的墓地,七个花台象征着七个音阶,24级台阶,则示意着他仅仅24岁的年龄。我们一行参访纪念馆和瞻仰人民音乐家。初心不变,爱国爱岗。
返程前,我们来到了花城的花市,也想携带一些美好返沪。这是一座幸福之城,人手一捧,为时光添色,为生活添彩,让路人甲也甚感美好。
漫步寻甸,遇见美丽云南。在寻甸,我们看到了美丽中国,在寻甸,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不说航班延误,在路上,便有故事,便有美好,五天的行程圆满结束。
供稿丨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