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历史文化厚重,叹天地自然奇观—2021年暑期敦煌二团疗休养日记

发布者:朱雄彬发布时间:2021-08-10浏览次数:257


第一天  身已动,心更远

2021722日,甘肃敦煌二团一行29人赴甘肃敦煌进行疗休养。飞机经一起一落、再起再落,5个多小时后顺利降落敦煌机场,我们已置身于祖国大西北茫茫戈壁深处的一片绿洲之中。抵达敦煌的心情,恰如张玉玲老师所言:赫赫敦煌,悠悠我心,终得一见,幸甚至哉!


第二天  春风轻拂玉门关

敦煌其名,取“敦者大也,煌者胜也”之意,西汉武帝收复河西地区后,“列四郡、据两关”,敦煌则是四郡中最西面的丝路重镇,“两关”即是我们第一天要游览的景点:阳关、玉门关。

阳关是中华文化记忆中最清晰的意象,位于敦煌西南,因处玉门关之南而得名,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出了阳关,即望西域,因为王维的千古绝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别,就成了阳关的主基调。


玉门关在敦煌西北,离敦煌约80公里,因西域和田美玉由此关进入内地而取名玉门关,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历史上玉门关军事征战不断。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愿将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等诗句,供我们追忆往昔的金戈铁马。玉门关,是万里戍边终极的象征。


第三天  又见敦煌,终见莫高

《又见敦煌》是王潮歌导演的大型情景歌舞剧。进入剧场,犹如走进了历史,西晋索靖将军,臭名昭著的王道士,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长常书鸿,一个个历史人物悉数登场,穿梭千年,款款而来……

曾经的喧闹,变成了一曲羌笛;

曾经的繁华,变成了一抔黄沙。

一千年,有多长?不过一瞬间。春一去,冬一来,一千年就过去了。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稀疏的树林掩映着,一条早已干涸的河床在脚下横亘,荒凉、萧瑟而又神秘。走进莫高窟,仿佛走进人类文明的时空长廊,无法不为她厚重与灵动交融的艺术文化所震撼。


第四天  终于可以去鸣沙山撒野啦

长长的驼队伴随着叮叮当当的驼铃声,行走在沙漠中,不难想象昔日丝绸之路上弛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荣景象。


月牙泉静静地依偎在鸣沙山的环抱之中,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且沙山之中不掩于沙,形成“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塞外奇观。


行程即将结束,热情好客的大西北慷概加赠大礼包: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沙尘暴席卷敦煌,黄沙转瞬间遮天蔽日,近距离领略“大漠风尘日色昏”的盛况,令来自江南的我们惊艳不已。

 

第五天  不被“烟花“误,顺利返沪

行程后半段,上海开始遭受台风“烟花“肆虐,团友们开始担心返程会否受阻,只有密切关注航班及相关消息,结果,没有消息便是好消息——726日下午,如期赶往机场,如期在兰州落地并登机后,只是在机上等待了近两个小时,飞机便再次起飞,在”烟花“的余威中顺利飞抵虹桥机场,圆满结束此次疗休养行程。

结束语

潘玉坤老师将我们此行概括为:

临玉门关瞻莫高窟感历史文化厚重

陟鸣沙山眺月牙泉叹天地自然奇观   

行程虽短,但有机会走出钢筋水泥的城市,徜徉在苍茫戈壁,放缓脚步,放松心情,充分享受慢节奏的生活,为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积蓄了能量。同时结识了众多身处同一校园的“陌生人“,收获了沉甸甸的友谊,因为有一种感情,叫做我们一起走过的路、一起看过的风景。古阳关前临别劝酒,玉门关上羌笛幽怨,鸣沙山里驼铃叮当,莫高窟的千年一叹,都已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记忆。



 图丨文  李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