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广大教职工实地探寻、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独特性,并借此机会放松心情、恢复精力,华东师范大学教职工敦煌三团于8月11日至8月15日展开了一次为期五天的文化之旅、休养之旅。
初探敦煌,蔚为大观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见证。带着对古老敦煌文明的向往,我们首先来访了敦煌博物馆。从上古的史前文明,到两汉的繁荣发展,从隋唐的鼎盛,到元明的复苏,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敦煌出土文物和敦煌学百年的研究成果,跨时空、多视角、全景式地凸显了敦煌在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大历史贡献,让每位教职工都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华戎所交大都会”的辉煌时代。
敦煌书局——一家以敦煌文化为主题的艺术书店,不仅汇聚了各式关于敦煌文化介绍和研究的书籍,还展示了多样的敦煌艺术品和手工艺品。这些散发着悠悠古韵的产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敦煌的厚重历史悄然带进入生活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敦煌文化的独特韵味。
鸣沙山叹漠,莫高窟寻道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各位教职工来到了鸣沙山月牙泉。这片被誉为“沙漠明珠”的月牙形泉水,镶嵌在金色的沙丘之中。我们或小心翼翼地踏上沙丘,遥望广袤的戈壁沙漠;或骑上骆驼,伴着一阵阵悠扬的驼铃,在沙漠中缓缓前行;或童心未泯体验滑沙,感受着久违的速度与激情。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团队还参与了夜晚鸣沙山万人演唱会,十首歌的时间,我们与一万余名同样来到鸣沙山月牙泉的游客一起唱着、笑着,回忆经典、品味乐动,星辰友人相伴,来自大西北的浪漫格外令人动容。
胡杨翠荫阁道外,九层楼接日光华。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正是被誉为“古代东方艺术博物馆”的莫高窟。一千余年,一千余个洞窟。这里承载着无比深厚的艺术与文化内涵,每一幅壁画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每一尊雕像都在传递着岁月的沉淀,不仅展示了古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更表达出千年前人们的信仰与生活风貌。在这里,我们仿佛能够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穿越时空的连接。如果说月牙泉是大漠中的一件闪亮吊坠,那么莫高窟就是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诗意长卷。
丝路遗梦越千年,阳关问古照关边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孔道,不仅是商旅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国最早的海关之一。雄关高耸,箭楼巍然,商队络绎,鼓角相闻。在这里,我们仿佛刹那间梦回汉唐,眼前就是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盛况。站在阳关之上,眼前是辽阔的戈壁沙漠,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映衬着蔚蓝的天空,景色壮观,令人心旷神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敦煌作为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古代中国文明同来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此次敦煌之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敦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深刻领会到了一代又一代敦煌人所秉承的“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为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通过此次工会疗休养,老师们暂时远离都市繁杂、放慢脚步感受千年敦煌之美,也加深了彼此了解、促进了思想碰撞,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接下来新学期做好各项工作蓄力赋能。
供稿 | 教职工疗休养敦煌三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