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历史名城,领略草原文化 ——2024华东师大二附中疗休养之鄂尔多斯游记

发布者:任权发布时间:2024-08-05浏览次数:311



2024728-81日,华师大二附中独立团的教职工们在美丽的历史名城鄂尔多斯度过了美好而难忘的5天时光。


鄂尔多斯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相比于江南城市,运营成本高,但城市整洁,绿化精致,能感觉到这个城市的倔强,这个城市人民的奋斗精神。在我们到这个城市的第三天,这里下了一场持续时间较长的暴雨。当地老伯说,近三年鄂尔多斯没有下过这样大的雨,言语间充满喜悦。


第一天  内蒙古佛教文化博物馆


鄂尔多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行程第一天,老师们就来到了内蒙古佛教文化博物馆,远望建筑气势恢弘,彰显了藏传佛教建筑文化底蕴,门口1.5公里长的转经筒非常壮观。在导游引导下,大家依次参观了内蒙古佛教历史文化展、墨缘书法展厅、佛缘唐卡展厅、擦擦佛展厅,深入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


第二天  鄂尔多斯草原


    鄂尔多斯草原地处西蒙,和大家想象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草丰茂的场景还是有差距的,但开阔草原景观给人天高地迥之感,连同绚丽多彩的草原文化,带给大家非常美好的旅游体验。实景马术剧《英雄》讲述草原上的一段传奇故事,加进许多精彩的马术表演,引发大家阵阵喝彩。小演员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飞天草原》,令人大饱眼福。师们还体验了刺激的滑草、赛车、射箭等活动。草原上温度适宜,空气清新,漫步其间,让人心旷神怡。热情的献哈达欢迎仪式,到处传来的马头琴悠扬的琴声,奔放大气的蒙古族舞蹈等,都让身处草原的老师们身心放松,尽享草原文化的魅力。团里的几位“专业摄影师”,记录下大家开心的一个个瞬间。

图片 1.png 图片 2.png


三天  成吉思汗陵和鄂尔多斯博物馆


成吉思汗陵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进门是他骑着彪悍英俊的蒙古战马的雕塑,身着盔甲战袍,腰佩宝剑,相貌英武,栩栩如生,尽显一代天骄雄视天下的风采。在导游的介绍下,大家详细了解了鄂尔多斯这片神奇的土地的历史变迁,通过观赏壁画,还了解了蒙古民族和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


鄂尔多斯博物馆外形独特,藏品丰富。古铜色的金属外表,状如磐石。从5号厅开始按历史时间顺序参观。鄂尔多斯地处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错带,也是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融合交往频繁之地,各个时期的文物记录了这里多样的生物和灿烂的文明。据说最有名的是战国的鹰顶金冠,金冠由上下两部分制成,上部为雄鹰,脚下半圆形球体上浮雕狼噬咬盘羊的图案。下部由三条金带组成,主体为绳索纹,相连两段分别浮雕虎、马、羊。配戴的机器介绍,该金冠是战国时期活动在鄂尔多斯地区的早期北方部族首领头饰,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套“胡冠”实物。不过博物馆展出的是复制品。


还有国家一级文物玉飞天,左右两只老虎相向拥颈,腰部扭转处设计成圆孔形。专家猜测此类物品应是缝缀在衣襟、袖口、裤脚或靴筒等部位的装饰品,是中国早期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稀有的艺术珍品。这件玉飞天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佛教在鄂尔多斯地区的传播情况。


博物馆对面的鄂尔多斯歌剧院造型也非常独特,两个建筑间是一片绚烂的花海,相得许多女教师在此拍照。


图片 3.png 图片 4.png



第四天  响沙湾大沙漠

第四天,大家来到鄂尔多斯的响沙湾。坐缆车翻过一道小山,中国最大的流沙沙漠就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里的沙丘高耸入云,阳光下金灿灿一片,极目远眺,非常壮观。大家在这里骑骆驼、滑沙,放下做教师拘谨,参与各项刺激游乐活动,在尖叫声中回到童年,享受童趣。有位老师一向恐高,这里的很多项目,他都是要打退堂鼓的,大家不断地鼓励他,让他克服恐惧,大胆尝试,他第一次参与了滑沙等多个项目,我们都打趣说他此行获得了“成长”。


图片 5.png 图片 6(1).png



第五条  鄂尔多斯青铜博物馆


最后一天,大家来到鄂尔多斯青铜博物馆参观。青铜器物类别和数量都非常丰富,武器类、工具类、装饰品类、车马器类等,有青铜短剑、青铜刀、战斧、带扣、牌饰、耳环、马具、铜盔、铜鍑等;装饰风格上,以各类动物雕饰、动物纹、几何纹为主,写实性强;质地上,以青铜器为主,也有金、银制品。


许多老师说第一次到一个专门的青铜器博物馆,从展品中大家了解北方地区农业与游牧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图片 7.png



5天的行程,教职工们领略了鄂尔多斯这个历史气息深厚的城市的文化,体会了内蒙古草原和沙漠的独特魅力,教职工们在疗休养活动中促进了交流,增进了情谊。




供稿 | 鄂尔多斯二附中独立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