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名城大同之古迹,领略乌兰察布草原之美景 ——2024华东师范大学疗休养之乌兰察布1团游记

发布者:任权发布时间:2024-07-31浏览次数:648

探寻历史名城大同之古迹,领略乌兰察布草原之美景

——2024华东师范大学疗休养之乌兰察布1团游记


第一天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2024725-29号,乌兰察布一团老师们到达了旅程的第一站,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共有45个主要洞窟,内有佛像51000余尊,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瑰宝。走进石窟,第3窟的释迦牟尼三尊像,佛像面容慈祥,姿态优雅。第5窟和第6窟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洞窟,被称为"万佛洞"。洞内佛像众多,每尊佛像都有其独特的表情和姿态,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精湛的技艺。第20窟的卢舍那大佛,高达17米,是云冈石窟的标志性雕塑,其宏伟的气势和精细的雕刻让人叹为观止。

仰望石窟雕塑,老师们被古代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技艺深深震撼。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画都是那么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云冈石窟不仅是艺术的宝库,也是历史的见证。站在石窟之中,大家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荣与辉煌。


图片 1.png


第二天内蒙古乌兰察布辉腾锡勒草原黄花沟景区


在第二天阳光明媚的夏日,老师们踏上了前往辉腾锡勒的旅程,路上还看见了美丽的双彩虹。精密光谱实验室的孙殿平老师为大家解释彩虹形成的条件十分严苛,大家很幸运看到彩虹。经过数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了草原。老师们体验了蒙古族的传统生活,或穿上漂亮的民族服饰拍照留念,或骑上蒙古的马畅游在青青的草原上。

下午老师们乘着小火车,来到草原的深处——黄花沟。沟底溪水清澈见底,周围是茂密的草地和低矮的灌木。坐在湖边,看着湖面上倒映的蓝天白云,听着远处偶尔传来的鸟鸣,心中充满了平静和满足。






图片 2.png图片 3.png图片 4.png

图片 5.png图片 6.png


图片 7.png


第三天乌兰哈达火山


乌兰哈达火山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承载着地球亿万年的脉动。火山的形态各异,有的像巨大的圆锥,有的则像平缓的山丘。火山口周围,黑色的火山岩和红色的火山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老师们跟随月亮领队,沿着火山口的边缘行走,脚下是坚硬的火山岩,每一步都能感受到火山的力量。在火山口的底部,周围是陡峭的岩壁,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图片 8.png图片 9.png




第四天林胡古塞


林胡古塞,一个融合了自然美景、历史遗迹和现代旅游设施的地方,其中玻璃栈道和动物园是其亮点之一。老师们第四天首先来到了林胡古塞的玻璃栈道。站在透明的玻璃上,脚下是数百米深的峡谷,大家感到既紧张又兴奋。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但同时也享受着这种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奇妙体验。在林胡古塞,老师们还参观了生机勃勃的动物园。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印象最深的是四只可爱的熊猫。


图片 10.png图片 11.png图片 12.png


图片 14.png



第五天大同古城墙和大同博物馆


第五天,老师们上午来到了山西大同,参观了大同古城墙。城墙高14米,周长7.24公里,面积达3.28平方公里,其宏伟的规模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2008年大同市启动了历史文化复兴与古城保护工程,对古城墙进行了全面修复,使其再度焕发出历史的荣光。


图片 15.png


下午,老师们走进大同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宏伟的建筑。这座现代化的建筑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馆内宽敞明亮,布局合理,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参观环境。大同博物馆最引以为傲的展品之一是云冈石窟的复制品。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精美的石刻艺术和深厚的佛教文化,通过博物馆的复制品得以展现。站在这些复制品前,老师们仿佛能感受到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和虔诚信仰。

大同在北魏时期曾是都城,博物馆内专门设有北魏文化展区。这里展出了大量的北魏时期的陶器、玉器、金银器等文物,每一件都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通过这些文物,老师们可以窥见北魏时期的繁荣与辉煌。大同地处中国北方,历史上是多民族交汇融合的地方。博物馆内展示了多个民族的文物和生活场景,如鲜卑、契丹、蒙古等。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各民族的特色,也见证了大同作为民族融合之地的历史地位。



图片 16.png图片 17.png


图片 18.png图片 19.png


最值得回味的是,团队还为图书馆杨亦青老师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生日,为本次疗休养画上了一个充满情谊的感叹号。


图片 20.png


5天的行程,让老师们见证了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和人文底蕴。山西内蒙古一行,疗休养的老师们充分感受到边塞的历史文化张力,更进一步体会了内蒙古草原的魅力。这次的探寻之旅,也增近了学校各机关部门、院系、基地之间老师们的情谊,老师们都纷纷称彼此为宝藏团友,还未分离,已开始期待下一次疗休养的再次相聚。


供稿 | 内蒙古乌兰察布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