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初夏清爽柔和的暖风,华东师范大学辅导员协会组织开展了“建筑可阅读”上海漫步系列活动。活动第三场于5月28日下午13:30举行,在资深高级英语导游宋浩老师的带领下,辅导员老师们由淮海中路的街心花园出发,深入法租界的肌理脉络,体味复古街区的独特风情。
建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长满苍郁梧桐的汾阳路上,曾经的犹太人俱乐部静静坐落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园中,红瓦白墙,造型秀丽,典型的法式孟莎屋顶透着几分典雅与复古。随着对建筑的介绍和历史的追溯,犹太人在城市历史中的形象在宋浩导游的娓娓道来中逐渐鲜明。
转至复兴中路,辅导员老师们上海文艺青年们的必打卡之地——复兴中路,各式剧社、戏剧乐团、演奏厅和书店自由散落在这条曾经的“辣斐德路”,为它增添了几分现代活力与文艺气息。著名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和黑石公寓也坐落于此,前者由世界级建筑设计大师矶崎新和建筑声学设计大师丰田泰久领衔设计,后者曾被誉为“中国最好的公寓”,如今成为潮流青年的时尚聚集地。
在幽静的街区缓缓漫步,辅导员老师们来到了东平路,这里是上海有名的住宅区,宋子文旧宅,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爱卢”静静伫立在道路两旁,时光仿佛在此凝固。在宋浩导游的生动讲解中,老师们仿佛回到了曾经上海那繁华旧日。
穿过条条梧桐小道,辅导员一行回到颇具诗意的汾阳路,这里坐落着白公馆——一栋气势非凡的灰白色建筑。白公馆因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名声大噪,而在此之前,它已历经几任主人,这变迁中可以隐约瞥见中国近代历史留下的一道光影。
建筑是文化的沉淀,文化是建筑的灵魂。阅读建筑,也是翻阅一个城市变迁发展的画卷,是聆听城市文化脉络的乐章。在此次漫步活动中,辅导员协会的老师们中提升了艺术和审美品位,加深了对城市文化的认知,更加强了对百年奋斗史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了自身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