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稻”来——生环学院举办秋收割稻打谷师生亲子活动

发布者:朱雄彬发布时间:2023-11-08浏览次数:84

秋意渐浓,正是稻谷丰收的美好时节。为了让大人们重温儿时的回忆,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以农为本"的传统文化,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2023115日上午,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工会组织20余组家庭来到奉贤区庄行镇长堤村开展亲子割稻活动,奔赴一场大自然的丰收之旅。

活动合影


 “左手紧捏着水稻秆中间或者三分之一处,右手进行切割。由刀头拉至刀尾,割出稍微有点斜的刀口,这样斜割相比平割又快又省力。”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割稻谷。一开始动作有一点生疏,不一会就已经干的像模像样了,个个变身“割稻小能手”,很快满挂稻穗的稻子就堆满了田埂。工作人员指导大家如何将收割的水稻捆扎起来,稻穗在他的手中,一扭、一翻、一捆,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一捆整整齐齐的稻谷。

工作人员指导如何使用镰刀

体验割稻

学习捆扎稻穗


要成为晶莹剔透的大米,稻谷还要经过脱粒和碾米这些重要步骤。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大家甩开胳膊将一捆捆稻把在地上人工拍打脱粒,看着稻穗变成一颗颗饱满的谷子,成就感满满。但是谷子还包着金黄的“外衣”,要想见到洁白的大米,还要经过碾米机的“研磨”。孩子们围在碾米机旁,看到稻谷如何从带壳的稻谷变成糙米、糙米变成精米的过程,也明白了稻谷从田间走上餐桌是多么不容易。孩子们将稻谷、糙米、精米装进一个个小小心愿瓶中,呈现出“稻谷的一生”的心愿瓶也成为了本次活动最有意义的纪念品。

人工打谷

体验机器打谷

碾米

 “稻谷的一生”心愿瓶


通过一个上午的割稻、打谷、脱壳、碾米……孩子们走进自然课堂,学习农耕知识,体验课本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美景,领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来之不易。四时有序,润物无声。从镰刀的安全使用到稻田的劳作体验,此次活动探寻的不仅仅是金灿灿的“稻”理,更让孩子们感受中华农耕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快乐家人们


文:路葵 图:李立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