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1日,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教师和你面对面”科普讲座迎来了学院另一位“青椒”——陈超。回国前陈超已经在新加坡与多家环保材料公司有着深度合作,在环境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颇有心得,本次讲座,她以“白色垃圾污染光催化降解技术探索”为题,为老师们展现了白色垃圾绿色降解的新可能。本次讲座由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和教工党支部联合举办,同时也是学院党委“提能力,强素质,增实效”主题沙龙的活动之一。
“限塑令”颁布之后曾引发一波使用环保袋的浪潮,但热度过后,比环保袋质地更为轻薄,更加牢固防水的塑料袋悄然爬回了各大收银台,人们还是无法抵御塑料——这种非天然材料带来的便利。但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却也是骇人听闻的,人类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在伤害着自己赖以生存的母亲——地球,几十甚至上百年的降解时间,注定了塑料是生态环境的“天敌”,而其在降解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伤害,也是难以估量的。是否有一种塑料,可以在快速降解的同时,又能不破坏环境呢?陈超的研究,或许可以为这个问题找到答案。
在讲座中陈超提到,太阳能属于公认的可再生能源,科学家们通过多年研究发现,光催化剂利用自然光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在分解污染物和细菌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降解后不产生二次污染。目前,光催化剂已经在除臭剂产品、清洁类产品中进行了探索和应用并取得较好成效,如果将光催化剂与塑料相结合,合成一种可以在自然光下快速降解的新型塑料,就可以彻底消除白色污染的后患,真正做到造福人类。在这个理论前提下,陈超从目前常用的光催化剂TiO2 着手开启了自己的研究,但TiO2只能与太阳光中的紫外光结合、其量子效率有限,直接用于塑料的降解,其功效是微乎其微的,为了突破研究瓶颈,陈超和她的团队分别做了碳改性TiO2、氧化石墨烯/ TiO2 复合物、TiO2薄膜等研究,并取得很大进展,相关文章被引用超过800余次。陈超的目标是,制作出具备一定使用寿命,在特定时限内,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能自主降解的新型塑料,为白色垃圾寻找到“好的归宿”。
除了对光催化剂的介绍外,陈超还对目前已经出现的新型环保材料进行了介绍,可降解脏污的新型涂层材料让玻璃具备“自净”功能,雨水冲刷后家里的窗户可以亮洁如新;绿色建筑涂层能在不同温度下吸收不同的太阳光,自动调控室内温度,让你拥有一个真正“四季如春”的家;新型空气清新剂,不再仅是通过把污染物包裹让你闻不到异味,而是把污染物彻底降解,还你一份真正的清新空气……在陈超的介绍下,看似严肃复杂的科学研究,却呈现出了颇具想象却能真正改变人类生活的神奇色彩,让在场聆听的老师也为之振奋,讲座结束后的提问时间,也一度变成了一场小型讨论会,场面十分热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科学家加入到生环大家庭中,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通过“专业教师和你面对面”科普讲座系列活动,在管理与支撑团队中普及学科知识,增进学院不同研究方向教师间的交流,也为学院“青椒”们的成长和发展助力。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