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0日,立秋已过,微有秋风凉意。华东师范大学教职工疗休养兴义四团,在领队陈蕾老师和张伟老师的带领下,自上海浦东机场起飞,于下午三点半左右到达贵州兴义万峰林机场。一下飞机,老师们就被四周的景致吸引住了。从平原到丘陵,从都会至山野,平地的远处,圆润的山脉青翠欲滴,层层堆叠在一起,衬得蓝天白云如同描摹于画中。在导游麦子的介绍下,这就是万峰林景观,兴义,这座贵州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就坐落在这颇有灵性的山水之中。尾号666的大巴车,将25位老师带到了兴义市老城区中心的国龙雅阁大酒店,为期6日5晚的疗休养旅程就此拉开序幕。
“唯有此处峰成林”
兴义是一座独特的城市,这里有古朴的旧城,有繁华的新城,有布依族与苗族文化,更有“山水画廊”美誉的万峰湖和万峰林景区。8月21日,四团的老师们乘车前往万峰湖景区,登上游船,徜徉于山水之间。目之所及,是错落有致的村落,是碧波荡漾的湖面,是宏伟威严的吉隆堡,是璧立千仞的小三峡。老师们登上游船二层,在日光浴下,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将欢声笑语洒进山水之间。
若能从高空俯瞰,万峰湖大概就是万峰林怀抱中的一玫璞玉。午餐过后,四团老师们抵达了万峰林景区观景台,乘坐观光巴士,一路观赏了众星拱月、八卦田、福字田、大顺峰等景点,登高望远,夏末的田野已有丰收的气息。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编织出丰富的色彩层次,白墙青瓦的纳灰村落,点缀于造型各异的山峰之中,让老师们连连赞叹,好一幅大自然与人工共同绘制的清丽“织锦图”。从山中到村中,乘坐着景区的小火车,老师们在稻田和荷塘深处,重新审视过去的城市生活。
“虚空落泉千仞直”
8月22日,四团的老师们来到了幽深险峻的马岭河大峡谷,欣赏与前一日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观。马岭河发源于乌蒙山脉,是南盘江北岸的重要支流,数亿万年前,由于水流量充沛,落差大,河水下切能力强,竟在平川切出一条狭窄幽深的地缝峡谷。
这里是贵州的一块宝藏旅行胜地,人流量并不大,但却有着“地球上美丽的伤疤”的独特秘境。这里又是天然的大氧吧,空气清晰,满目苍绿,瀑布冲刷过峡谷的峰壁,又形成了独特的钙化石,奇异的景观,在平原地区几难见到。老师们沿着天星画廊,途中偶遇许多植物:海芋、榕树、松柏、鱼尾葵……可见这里多么适合植被生长。群瀑悬练,雨打芭蕉,老师们在壮丽的瀑布前留下了各自珍贵的影像。
“所谓珠帘钩不卷”
黄果树大瀑布在全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是语文课文中的“奇景”,也是热门的旅游胜地。此行来到贵州,老师们也得以有机会,前往观赏这亚洲第一大瀑布的“英姿”。8月23日,在前往黄果树瀑布景区的途中,透过大巴车车窗,四团老师们欣赏了贵州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其中途径一座北盘江大桥,还领略桥在峡谷上的壮丽风光。
黄果树大瀑布高77.8米,宽101.0米,徐霞客曾描述其为:“水由溪上石,如烟雾腾空,势其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具不足拟其状也。”怀着激动的心情,经过导游的指引,老师们从不同的观景台,多方位地观赏到大瀑布的盛景。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翻山越岭,只为与这磅礴的飞瀑有一场面对面的邂逅。一部分老师继续沿着瀑布边的道路,一路前往水帘洞参观,游人如织,经过漫长的等待,前往水帘洞的老师行走到大瀑布的“背面”,任这奔流而下的水珠打湿了头发和衣衫,想象神话传说中那些腾云驾雾的身影。
随后,老师们又乘坐景区的巴士,前往陡坡塘瀑布参观。这里虽没有黄果树瀑布那样震撼,但在一阵风雨一阵晴中,瀑布如同一台架在山水中的织布机,每一滴水的运动似乎都清晰可见——分明是交织在一起的无数银线。从陡坡塘出来后,忽然乌云笼罩,老师们刚下车,只见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惹得游客们纷纷奔跑躲雨,没有带伞或来不及取伞的老师,被这大雨浇得浑身湿透。躲雨的时候,老师们纷纷感叹,贵州夏季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躲过了水帘洞的水花,躲不过陡坡塘的大雨。
“风吹草低见牛羊”
8月24日,老师们来到位于六盘水市的乌蒙大草原,这里是贵州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草场。在品尝了当地特色的牛肉火锅后,老师们坐着大巴车沿着盘山路,感受着山路十八弯的“曲折”,也与沿路安静吃草的牛羊们“打了个照面”。天公不作美,云迷雾锁,浮云遮日,一整天既没有下雨,也没有放晴,给草原镀上了一层灰色的滤镜。老师们纷纷感叹,虽然晴天,四周将更为明亮,但阴天,也给这高山草原增添了几分别致的风味。
自由活动期间,老师们沿着栈道,一路走向草原的高处,看那巨大的风力发电机在高原上旋转,看那沉默的牛与马在草原上伫立,看那天池如一块碧珠镶嵌在山中,看那山道向着天边迤逦而去……返回兴义市区的路上,透过大巴车窗,老师们看到了一座巨大的彩虹,连接了数公里的山脉,纷纷发出惊呼,这美丽的彩虹就像一个送别的桥梁,预示着旅程即将接近了尾声。
“柳暗花明又一村”
8月25日,兴义四团疗休养旅程的最后一日,老师们来到了雨补鲁天坑村。这个喀斯特群山深处的古村落,有着小众的秘境和自然的村景,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此观赏,也曾作为取景地,出现在热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雨补鲁”在彝语中意为“石头很多的低地”,但居住的村民大多为汉族人,相传是陈友谅的后人。一进入古村,老师们就看到原生态的村落景象,鸡犬相闻,牛羊排粪。田间种植了石斛、生姜、山芋等植物,沿着田间小路向里走,忽然出现了一个由石头搭建而成的“天坑漏斗”,人需要以“之”字路线,才能在其中行走。
离开“天坑漏斗”,返回古村中,一部分老师继续沿着村路中的石头路向上走,又沿着木栈道小心攀爬,登上了村落上方的观景台,从高处俯瞰古村,原来古村也处于山脉的“天坑”之中,仿佛一个世外桃源。路上,老师们还遇到一位独居的老人,老人竟也说着流利的普通话,与老师们讲述自己的生活。屋内几乎没有什么电器,老人还过着朴素的乡野生活。
“百年修得同船渡”
转眼间,兴义四团的行程就已经接近尾声。启程的大巴车上,老师们对彼此的面孔还略有些陌生,而返程的大巴车上,彼此已经谈笑风生。一路结伴相游,老师们一同欣赏贵州山水的秀丽风光,一同品尝鲜辣口味的西南美食,一同交流学术工作的细琐困惑,一同谈笑生活间隙的点滴趣闻,一同高歌七夕时节的浪漫曲目。返程的飞机上,还有老师拍下了佛光奇景,再次印证了此次幸运之旅。
如陈蕾老师所言:“百年修得同船渡,老师们能结缘在四团相遇,一同度过一周的时间,也是难得的缘分。”旅途中收获的点滴美好,是祖国壮丽河山的美景,也是人与人相互照料的温情。因身体等原因不能参与旅程的两位老师,也在线上一同云游,同享美景。兴义四团老师们的情谊,也将从贵州延续至上海,延续到未来的工作生活当中。
为本次旅程赋诗一首,以此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翠峦环绕碧空高,山水交融如画好。
万峰林里寻幽境,马岭河谷流瀑啸。
青山遥对朝霞翠,村舍点缀云雾绕。
兴义风光无限处,此行此景皆珍宝。
文:叶杨莉
图:贵州兴义四团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