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交流园地

行走复兴路 阅读老建筑的上海故事——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工会和青年教师发展联谊会开展复兴路人文行走活动

时间:2020-10-24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工会 编辑: 点击:74

20201024日上午,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工会、青年教师发展联谊会组织教职工前往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开展主题为“行走复兴路,阅读老建筑的上海故事”的人文行走活动。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资深建筑学专家、上海“建筑阅读”志愿者、上海徐汇区“人文行走”导师周培元老师的带领下,老师们从复兴中路1331号黑石公寓出发,沿着复兴中路至复兴西路,在梧桐掩映下一边欣赏沿路的历史建筑,一边聆听周老师讲解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

   历史上复兴路是老城厢与法租界腹地之间的最重要道路。阅尽沧桑的复兴路上积淀了丰厚的历史,许多文人墨客和艺术大家曾聚居于此。从前上海滩的故事虽然不见了主角,我们却可寻迹于这些老建筑中,聆听别样而有趣的情节。


“人文行走”导师周培元


  周培元老师对老建筑的讲解中,我们行走在复兴路上,似乎与这座城市的记忆不期而遇。坐落于复兴中路1331号的黑石公寓建于1924年,如今96岁高龄的“它”依旧坚固,而且日益焕发生机。一楼改造成为一家超人气书店“幸福集荟”,推门进去,造型精美的马赛克地砖,一眼就把人带回到公寓刚落成的风貌。


黑石公寓

   聂耳塑像伫立于淮海中路、复兴中路和乌鲁木齐路围合成的街心花园中,雕塑名为《起来》。聂耳像身躯挺拔,表情凝重,双目注视着前方,他的双手向上抬起,左手张开,右手半握高举、食指指向天空。这个动作,正是聂耳指挥乐队演奏《义勇军进行曲》时的经典形象。《义勇军进行曲》在新中国成立后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永远唱响在祖国大地上。


聂耳塑像

        复兴西路44弄有七幢七种颜色体量相近、风格相似的花园别墅,曾经是孙中山儿子孙科第二夫人蓝妮的居所,老上海人称之为“玫瑰别墅”。周小燕旧居位于“玫瑰别墅”7号二楼,周小燕(1917—2016)是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我国屈指可数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被赞誉为“中国之莺”。周小燕为培养歌唱人才,推动祖国声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等。


“玫瑰别墅”

   庄俊旧居位于复兴西路45号,由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庄俊本人亲自设计。庄俊(1888-1990),是我国最早接受西方建筑教育的建筑大师之一,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就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为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庄俊为人忠厚正直,朴实谦逊,办事认真,治学严谨。在中国建筑师学会的诫约中,提倡职业道德,反对业务中的不正之风,并身体力行。他对子女的要求十分严格,曾写过这样的话:我愿我的子孙后代,无分男女,都要树立勤劳刻苦的精神,舍己为群的风格,朝气蓬勃,保持气节,稳步前进,忠诚老实,为祖国服务,使中国成为最伟大、最富强的国家之一。这是他对后代的期望,也是他身体力行的准则。


庄俊旧居(来源于网络)

   中国文坛大师柯灵的故居位于复兴西路147号,是一幢西班牙风格的公寓住宅。柯灵(1909-2000)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杂文家、编辑家和剧作家,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曾任民进中央名誉副主席、国际笔会上海中心会长等职。1959-2000年,柯灵、陈国容夫妇在此楼居住近半个世纪,柯灵在这里写下多部散文集、文艺评论集及《柯灵电影剧本选集》等书,改编或创作电影文学剧本《腐蚀》、《不夜城》、《秋瑾传》等。故居展陈的柯灵先生的书信、手稿、札记、日常生活用品等遗物,完整再现了柯灵先生当年的工作环境,反映了他半个多世纪的生活与文学创作历程。


柯灵故居

   建筑是历史的脚印,是一个时代的智慧、情趣、财富,是审美品位的结晶和象征。建筑可以供历史学家考证历史的细节,可以让建筑学家研究建筑的发展,可以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回望过去的岁月,可以让来到这里的我们寻访先人留下的曲折脚印。一路上,周培元老师向老师们讲述着这些历史建筑的风貌和建筑背后的如烟往事,让老师们细细品读老建筑旧时光的浪漫与厚重,学习和感悟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和人文之光。

文:路葵 图:李立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