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思享会”工作坊第6期成功举办

发布者:朱雄彬发布时间:2025-10-31浏览次数:10


20251029日中午,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联谊会、教育学部青年教师联谊会联合主办的“数智思享会”沙龙第6期暨青年教师思享系列沙龙第2期,在闵行校区人文楼433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沙龙以“AI赋能社会实验、地缘计算、创意写作与作文教学的引领示范”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重构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范式、赋能跨学科实践,吸引了来自校内多个学科和专业的青年教师及学生参与。沙龙由华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联谊会理事长凤媛教授主持。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育部特聘教授吴冠军以前瞻性视角,开启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深度思辨。他指出,大模型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使得社会实验(智能体社会模拟)从理论构想迈入实践可能,算力基础设施的跃升发展也令多智能模拟具备了可操作性。他还特别强调介科学方法论的引入,既为解决人文社会科学多尺度重大问题面临的跨学科复杂性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也为多智能体的设计、训练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具体研究中,吴冠军教授团队聚焦可实验模拟的多尺度问题领域,通过系统凝练将其转化为可开发、可操作、可验证的社会模拟场景,实现了社会模拟实验研究的新突破。最后,他还指出当前社会模拟实验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难点,引发与会者的思想碰撞。

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柏晓鹏分享了AI大模型赋能作文教学的创新实践——智能作文评价系统的理论构想、实践落地和应用场景。该系统通过课前写作、课上讲评与升格、课后再练的闭环设计,将AI技术融入写作教学全流程。自20259月上线以来,该系统已支持多位一线教师开展课堂实践。面向未来,柏晓鹏副教授透露了将升级系统为写作教学平台的战略计划,预计开发更多的课程案例和教学场景。他同时坦陈算力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项目规模化落地的关键瓶颈,引发与会者的热烈响应,围绕算力资源共享、合作展开讨论,合力破解AI赋能人文社科研究的“算力焦虑”。

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王峰介绍了“灵咔灵咔”创意写作智能体(linklink.ecnu.edu.cn)从创意孵化到应用落地的历程。“灵咔灵咔”创意写作智能体采用大模型生成与人工修改结合的方式生成小说作品,目前已汇聚四千余用户开展小说创作。王峰教授指出,用户数据分析揭示——用户首部有正文的小说平均章数不足3章,反映出用户在创作时存在“起步困难”或“创作持续性不足”的问题。此外,主要在高校推广,也导致了用户结构单一的问题。与会者围绕“灵咔灵咔”创意写作智能体的核心能力展开思想碰撞,从AI辅助文化叙事到助力中华文化出海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畅想交流。

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胡志丁以“区域国别地缘环境智能计算原理与关键技术研究”为主题,系统介绍了区域国别地缘环境智能计算的理论与计算模型研究进展,重点展示了研究中地缘环境语料库、地缘环境大语言模型与地缘环境智慧平台的推进情况,并已阿富汗地缘环境、外高加索地缘环境、缅甸地缘环境研究为例,展示了项目团队的创新应用成果。与会者围绕数据抓取、大模型幻觉治理等议题与胡志丁教授展开深入交流讨论。

四位老师报告结束后,与会教师围绕社会模拟实验室搭建、AI小说定位、AI赋能应用进一步孵化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校青联会理事长凤媛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活动既是学校在AI与人文社科交叉融合领域的一次深度探索,也为校内跨学科交流搭建了重要的对话平台。校青年教师联谊会将依托各方力量进一步凝聚跨学科创新力量,推动AI技术在人文社科研究与教学场景中的深度应用,为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与数字素养的创新型人才、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学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